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听歌,各种歌都听,简直饥不择食。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对音乐(暂且这样叫)还挺了解,比如有一次我们组去KTV,他们点的歌我都会唱,而我点的他们他们大多听都没听过,简直是严重的歌曲不对称;但更多时候,我在音乐方面甚至都不敢发声,因为我听大内密谈,听到李叔,相爷和贺瑜对国内外歌曲,歌词如数家珍,真是感叹音乐了解之匮乏。
这次之所以敢发出声音,甚至写成文章,是想写下自己听音乐时的一些想法和感受,即“当我听歌时我在听什么”。
首先,我听歌一般只关注旋律,节奏和情感,很少听歌词,一方面是听音乐时都是在做其他事,比如写机械性的方案,洗澡,跑步,没时间集中精力在音乐上;另一方面是很多歌词为了押韵简直不择手段(比如S.H.E的“把大象放进冰箱有几个步骤,把河马放进冰箱有几个步骤,把回忆放进冰箱会不会寂寞,把爱情放进冰箱也已经到了时候”,直接说拿相声做歌词!)
当然,造成的结果就是当有人引用歌词说事时,我完全不知道来自哪首歌,只能默默觉得对方是个用心听歌的人。
说到歌手,也听过很多很多,初中时有听吴奇隆,任贤齐,林志颖,小虎队,谢霆锋,高中换成了周杰伦,F4,陶喆,刘德华, H.O.T,大学又成了王力宏,林俊杰,张学友,上班之后就转陈升,五月天,李志,万青,痛仰,赵雷等各种民谣和摇滚。
从风格上划分,上学期间听的都是流行歌曲,当季流行什么就听什么;最近两年开始找一些不那么大众的,能表达自己感情的音乐,就比如各种民谣和摇滚。一方面是更喜欢这种发自内心的声音,另一方面可能是工作之后一直压抑情绪,需要得到释放和解脱。
五月天是个特例了,开始听到五月天也很巧合。我是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帖子“有哪些好看的MV”,里面有人推荐了五月天的干杯和如烟。我看了下果然很不错,特别是干杯,里面借用不同时期的干杯描述了人生的过程,我就挺喜欢这种有故事,而且讲述人生道理的音乐。和朋友去KTV基本每次都去唱,唱3句就碰一次杯,基本一首歌能卖2瓶酒/人。五月天的歌感觉很理想化,旋律也很流畅和华丽,很符合我这种不切实际的青年(马上要改为中年了)。
要说喜欢的歌手,也有不少,但很少有痴迷的。之前认为痴迷是没有主见,不理智的表现,现在却在想没有痴迷过是不是也是没有主见的表现。
之前一段时间很喜欢听民谣,感觉民谣才是真正发自歌手内心,但听多了也感觉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喜欢大乔小乔《消失的光年》的空灵,周三《一个歌手的情书》的朴实,李志《天空之城》的闷骚,赵雷《画》中的理想照进现实,等等。还有很多民谣听了很多遍也没有感觉,只能跳过。
关于摇滚,我能接受也只是正常一点的,重金属之类完全没感觉。我喜欢摇滚那种发自内心的声音,比如黑豹乐队的《Don't Break My Heart》,郑钧的《私奔》,万青的《秦皇岛》,痛仰的《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等,都是非常喜欢的歌曲。
除了上面这些,我工作时还喜欢听点古琴,交响曲,巴赫,舒伯特,会比较清静,不容易收到干扰。古琴也会让我内心更加平和。
越写越觉得像是流水账,或是歌曲推荐。其实我对音乐也没有想太多,毕竟是非常感性的东西,我在不同环境,不同心情下也会选择不同的音乐,比如中午睡醒会听一些稍微舒服的歌,比如《少年锦时》,《锦鲤抄》,最近也打算学下《时间都去哪儿了》,准备在过年晚会时唱,作个催泪的节目。
最后就奉上能代表我现在心情的歌曲,纣王的《涩》。
2015-9-30补充
我经常会在某种情景下会忽然想听某首歌,比如在看《深度开8周星驰,不谈他的电影》时,忽然想听刘德华的《17岁》,因为MV里华仔稚嫩的面孔,跑龙套的境遇跟周星驰很相似。
有些歌词也会命中我的想法,虽然我听到的歌词也不多。比如五月天《如烟》里,“有没有那么一种永远,永远不改变;有没有那么一个世界,永远不天黑,星星太阳万物都听我的指挥,月亮不忙着圆缺,春天不走远”。当我晚上独自走在路上,看到星星闪烁,周围没一个朋友陪伴,会很想到以前的时光一去不复返。
再比如,遇到现实的问题很难过,却无人倾诉,无法解决,只想一个人沉没,会想到朴树《平凡之路》中“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 想挣扎无法自拔”,真的想自己堕入黑暗。
偶尔也会张狂,有一种站在风口浪尖起舞的感觉,苏运莹的《野子》就会响起来,“吹啊吹啊 我的骄傲放纵,吹啊吹不毁我纯净花园”,不知道会从哪里有一种无所畏惧的勇气。
经常会迷茫,万青《秦皇岛》中空灵的音乐会想起,然后想到“遮蔽我们 黑暗的心 究竟是什么”。
这种感觉没办法用文字形容,即便可以我也不一定能写好。就是被歌词和音乐情景都命中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