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灵魂拷问
这个灵魂拷问是发生在一次述职的时候。
在述职中,当我展示并描述了 SEO 的一个公式、两个导向、三个系统之后,自我感觉良好,感觉马上就要得到全场评委的一致好评。
结果老板一个简单的问题,就让我陷入了又一轮的思考。
老板的问题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什么业务即便不做 SEO,也是搜索引擎也要给你流量的?
于是我一边做业务搞流量,一边思考,发现 SEO 随着业务的深入,有不同的意义、技能需求、以及做法。就有了本篇的内容。
我简单的把 SEO 从深入程度分为 “点、线、面、体” 这4个层次。
第一层 . 点 - 优化点
SEO 在 “点” 这一层,主要是产出一些 优化点。
SEO 优化点,按照 SEO 公式,大概分为 点击优化、排名优化、收录优化、抓取优化的优化点。
比如点击优化有:TDK 优化、结构化数据;排名优化:内外链、性能优化点;收录和抓取优化:蜘蛛池、sitemap 等。
整体上,SEO 优化点也会有效果。不过因为这类建议比较表面,而且呈散点状,一般效果有限,而且很难持续。
我也见到一个高手真的挖到一些 NB 的优化点,上线之后效果提升明显,但如果是单点去看这些优化点,并没有产生附加价值,并不会持久,这个后面会讲。
阶段:已经可以产出 PRD 文档,实施流量项目
技能需求:熟悉 Google 和百度的官方文档
案例: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刷点击的公司,在点击这个单点上达到极致,但并未产生附加价值,在搜索引擎修复这个漏洞之后,这部分流量马上消失
第二层 . 线 - 业务线
这个业务线大概有 2 条纵向线,一条是搜索业务的线,一条是公司业务的线。
搜索业务的线,就是了解 “网站 - 搜索引擎 - 用户”这个搜索线,或者搜索生态。以及搜索引擎的 4 个重要的环节:抓取、收录/索引、排名。
这样你就知道之前做的优化点到底是啥用处,比如 sitemap 其实是一个通道,帮助搜索引擎了解网站有哪些内容,搜索引擎会按照 sitemap 去抓取网站的网页。你这就能知道,sitemap 最好是能定期更新的,这样可以新增网页数据。
公司业务的线,是了解用户路径中的各个阶段,以及用户背后的需求。这样你才能知道用户的搜索习惯,以及怎么去提升转化。
比如旅游业务大概分为 “认知 - 决策 - 下单” 这 3 个阶段。认知阶段对应信息型搜索,用户需求不太明确,想了解信息,会有信息型搜索,比如 “南京有哪些经典”;随着用户获取的信息增多,需求逐渐明确,产生了事务性搜索,比如 “中山陵门票”、“郑州到南京的机票”;最后到了下单阶段,用户需求确定,产生导航型搜索,比如 “携程机票”、“途牛旅游”。
阶段:能更贴近业务提出优化需求,以及一些转化优化需求;更了解搜索引擎和 SEO 业务
技能需求:熟悉搜索引擎生态以及各个环节;熟悉业务中各部门,熟悉不同的转化阶段
第三层 . 面 - 知识面
知识面也有 2 个方面,一个是熟悉 SEO 外的各种职能,比如产品、运营、数据分析、运营等,另一个是其他的业务部门,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和指标。
单纯 SEO 的内容其实很少(比如点的部分就是纯 SEO 部分),了解其他职能才能做好日常工作。比如数据分析、产品、运营、前后端开发、运维。一方面扩大了知识面,可以和 SEO 结合发现更多的优化项目,另一方面才可以转换成对方理解的语言来沟通。
和职能同理,了解其他业务部门的业务和指标,才能形成合力,发现流量增长点。
这一点类似查理芒格的多元思维模型,了解各学科的主要理论和思维,可以产生多个视角看待问题,避免 “拿着锤子看啥都是钉子” 的情况。
阶段:可以跨部门发起合作项目,可以用产品、运营、技术的视角看待和表达项目
技能需求:横向了解产品、业务、开发等各职能、以及了解横向的业务部门
注:其实各部门、各职能也是线,横向的线。第二层中业务线、搜索线是纵向的线。不过横向和纵向的线串联,就形成了面。
第四层 . 体 - 价值体系
第四层是价值体系,其实是站在更高层、或者说更本质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给用户提供了什么价值,给搜索引擎提供了什么价值。
SEO 依赖搜索生态,除了网站方,还有搜索引擎、用户这 2 端。真正能长期有效的项目,一定是对这个生态提供了价值的。反之,没有对生态提供价值,只是单方受益的项目,并不会持久。
正面的例子如性能优化,一方面可以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搜索引擎的抓取效率。
反面例子如关键词密度。关键词密度是搜索引擎之前算法能力不足时用来判断网页主题的指标,关键词重复次数多,说明网页跟这个关键词越相关;
但其实这个指标并没有产生用户价值和搜索引擎价值,因此该指标只是短时间有效,后来搜索引擎完善规则,提升算法,关键词密度就越来越没有效果了。
再举个例子,Twitter 之前改版在 URL 中加入了 # 号,导致在 Google 中流量大幅下降,而 Google 为了保证搜索体验,也为了兼容新技术,甚至补充了规则,接受了 !#
的 URL 形式。
这就是 Twitter 产生的用户价值之高,Google 为了保证自己的搜索体验,也不得不为 Twitter 新增规则。
阶段:可以从用户价值、搜索价值去看待项目,不局限于工具和技巧,成为真正的操盘手
技能需求:有全局化视角、系统性思维,有商业视角
总计
SEO 可以按照深度不同,分为 4 个不同的层级:
- 点,优化点。按照 SEO 文档,产出单点的 SEO 需求。
- 线,业务线。纵向了解搜索引擎流程、业务流程,对业务和 SEO 有系统的了解,产出流量和转化的优化需求。
- 面,知识面。横向了解产品、运营、数据分析、开发等职能、了解平行的业务部门,发起跨部门协作的大型项目,并顺畅的进行跨部门沟通
- 体,价值体系。可以按照用户价值、搜索价值来看待和打造项目,不局限于工具和技巧
4 个层面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
- 在不同的层面看一些项目,优先级是不同的,甚至结论也会完全不同
- SEO 越是层级深入,你会对 SEO 需求把握更准确,效果更明确,优先级也更清晰
- 越是深入,难度越大,需要调动更多的资源,联合不同的业务,去撬动更大的结果
- 越是深入,越是需要全局观、长线视角,最终还是商业视角
- 最后会发现,点线面体的逻辑不光适应 SEO,换成运营、产品或其他内容也同样适用
最后
点线面体的分层方式是在看 《梁宁产品思维 30 讲》有感而发,这里也推荐一下。
如果有什么问题或补充,也欢迎留言。
楠大,受教了,想请教一个问题,目前项目用到前端框架:VUE+REACT ,用 SSR 在服务器端渲染解决方案,目前网页html 代码很乱&冗余,谈不上语义化,这套方案相对其他对GoogleSpider是否会有抓取配额上瓶颈限制,制约抓取量增长?
@Andy 首先,Google 不管网站后端用什么技术,前端用什么框架,只关注 HTML 的返回过程和内容。
其次,googlespider 影响配额的因素是性能、网页大小、渲染。单位时间内性能越快、网页越小、渲染时间越短,抓取量就会越多。
网页 HTML 分析,是否语义化,这个是抓取之后网页分析时做的,主要关系搜索引擎对网页的理解和核心内容的提取。我认为跟抓取关系不大。
感谢,再一次启蒙了我对seo的思考